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辖2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02万。上古之时,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炎帝朱襄氏在此定居建朱襄邑;秦时设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有柘树丛生,而定名“柘县”,隋朝更名为“柘城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贯彻落实新理念,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近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1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84亿元,年均增长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2011年的近3倍,年均增长22.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95亿元,年均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柘城进入了厚积薄发、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柘城县按照“品质提升、均衡发展、有机更新、内涵增长、跨越发展”的原则,以国家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和森林城市“四城创建”为抓手,以“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为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不断的提高城市品味,把柘城打造成为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多规合一、六线管控、城乡统筹、双向融合、适当超前、突出特色”的原则,完成了城市总体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设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了9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新旧城区联动发展,建成区面积由19平方公里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2万人。新建、改造提升城市道路17条,实施了126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全长16公里的大北环建成通车。大力开展“双违”“双牌”“双车”集中整治,城区秩序和面貌显著改善。持续推进“四城”创建,蝉联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和省级双拥模范县。实施环卫机械作业吸尘、冲洗、清扫“联合作业”,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

  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了惠济河、古黄河、小沙河、余河坡、永安河、商柘运河等6条河流的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对容湖进行生态治理,容湖生态公园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具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雅雀在此栖息。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背水一战,强力推进科学治污、全民治污、依法治污,实施扬尘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机动车污染治理、黑加油站整治等9项精准治理措施,强化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93天,“柘城蓝”刷爆“朋友圈”。水环境治理攻坚全面启动,乡村清洁工程深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0%,该县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县。

  提升城市品味。以巩固河南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建成并开放了乐淘苑、琴瑟广场、北海植物园等6个城市公园,创建了一批绿化示范道路和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开通了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交车辆达到100辆,公共自行车达到1000辆,绿色出行成为新时尚。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组建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提升了城市管控智能化、服务人性化、应急快速化、处置高效化水平。依法开展了交通秩序治“乱”、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差”“四治行动”,确保城市管理更规范有序、城市功能更完善提升、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实施“一湖两廊九园”园林绿化工程。“一湖”,即按照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改造提升容湖生态旅游景区,总投资5亿元,采用PPP模式运作,争取2018年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两廊”,即完成丹阳大道3.5公里的长廊绿化,提升学苑路长廊绿化水平;“九园”,即建成柘园、西苑、植物园、琴瑟广场公园、南丁格尔公园、如意广场公园、炎帝文化公园、双河湿地公园、古黄河滨河公园,将柘城切实打造成一座“一湖映城、两环相拥、绿廊穿插、多点镶嵌”的生态、宜居城市。”该县人民政府县长路标介绍说。

  柘城是中国三樱椒之乡、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辣椒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近年来,柘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发挥辣椒传统种植优势,全力发展“辣椒经济”,把小辣椒做成了大产业、培育成了发家致富的“摇钱树”实现了红火小辣椒、脱贫大产业的良好开局。2016年,该县荣获全国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功勋县,全国最具影响力中国辣椒之乡网络评选第一名;2017年又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辣椒产业化发展示范县。柘城辣椒产业发展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品质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交易全球化,慢慢的变成了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实现种植规模化。为快速推进辣椒规模化种植,柘城县成立了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组,组建了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出台了《柘城县三樱椒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实施辣椒种植“百千万”工程,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培育100个种植专业村、建立10个千亩良种繁育基地、发展20个万亩高效示范园区,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引领、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全县椒农的种植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目前全县培育辣椒专业村106个,建立千亩良种繁育基地8个,发展万亩高效示范园区15个,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达到30万亩。全县共有10万农民从事辣椒种植、加工、营销,2000多名辣椒经纪人活跃在海内外辣椒市场,12600户贫困户依靠辣椒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实现品质标准化。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椒、质量兴椒战略,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提升。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并发布了河南省《三樱椒生产种植技术标准化体系》,建立了河南省辣椒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注重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中国农科院全国特色蔬菜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中国科协全国辣椒生产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河南省农科院朝天椒创新基地,加强品种研发和培育,繁育推广的朝天椒良种纯度达到99%,在海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5个良种繁育基地,在6大辣椒主产区推广种植260万亩,占全国朝天椒种子市场的70%。柘城三樱椒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北科”“吨椒”“骄都”“奥农”等品牌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红满天9号”成为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

  实现产业链条化。采取公司+农户、基地连市场等模式,深入推动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形成了种子繁育、规模种植、冷链运输、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全链条发展。全县培育出北科种业、传奇种业等良种繁育企业16家,亚东农民专业合社、跃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省市级合作社35家,春海辣椒、辣德鲜食品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6家,30家冷藏企业共建成冷库60座,冷藏量达到10万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的中原辣椒大市场及农产品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有限公司、香港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正在洽谈或即将入驻,必将逐步提升辣椒产业全链条发展水平。

  实现交易全球化。柘城县辣椒大市场占地300亩,是中原最大的辣椒交易大市场,年交易干椒50万吨,交易额突破60亿元,市场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地和价格风向标。柘城人民扬帆出海,将辣椒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易正逐步走向全球化。目前,正在建设一座集仓储、交易、加工、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原辣椒大市场,大市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雄踞中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辣椒交易集散枢纽。

  “为推动辣椒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我们与中原银行合作建立了规模5亿元的三樱椒发展专项基金,在财税、土地、融资、用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支持辣椒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建设、挂牌上市。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重点培育2家上市企业,使挂牌企业达到30家以上,建成储量达50万吨的辣椒期货交割基地,辣椒年交易额力争突破200亿元,使柘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辣椒种植加工、集散交易中心。”柘城县人民政府县长路标介绍说。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超硬材料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是目前全国人造金刚石(微粉)产业集群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成的河南省人造金刚石微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内唯一的省级质检机构。

  目前,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内有金刚石超硬材料和相关配套企业63家,形成了金刚石单晶合成、粉体加工、系列化制品生产第较为完善的产业链。2016年,金刚石单晶、微粉、制品年产金刚石单晶15亿克拉、微粉47亿克拉,金刚石制品1300万件(套),其中金刚石微粉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全国的70%和50%,金刚石制品达到9大系列18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畅销亚、欧、北美等国际市场。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创利税4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真正叫响了柘城“超硬”品牌。

  抓链条延伸。为双向延伸产业链条,制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举办了中国·柘城金刚石微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精心编制了《柘城县金刚石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金刚石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金刚石微粉上下游产业链,瞄准省内外上百个相关产业点,组织上百人次围点招商,实现产业链招商突破。入驻了力量新材料、万克钻石工具、厚德钻石科技、智慧工业金刚石、正鑫钻石科技等一大批高精尖产品企业。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汽车缸体研磨、高铁轨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抓技术创新。设立了5000万元的科学技术创新基金,与河南工业大学、郑州“三磨”所等14余家科研院校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引进中级以上科学技术人才3500多名,其中高级技术人才150多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生7名。目前,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拥有力量新材料、惠丰钻石科技、鸿翔超硬、万克钻石工具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了新源超硬的河南省金刚石研磨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鸿翔超硬的河南省超硬粉体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惠丰钻石科技的河南省亚微米超硬材料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5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抓品牌建设。重点打造“中国·超硬材料”区域品牌,制作金刚石高新技术产业宣传视频光盘,在互联网、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经常组织召开金刚石产业推介会,加强行业交流,提高柘城县金刚石产业知名度。组织10余家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带领企业逐步的提升技术、质量、营业销售能力,争创一流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类专业展览经贸活动,以企业品牌带动产业品牌,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如惠丰钻石科技微纳级超精细金刚石微粉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力量新材料有限公司连续两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百高企业,进入河南省同行业20强。新源超硬、鸿翔超硬、万克钻石等品牌在业内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柘城县共有142个贫困村,贫困户35813户,贫困人口106114人。柘城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撸起袖子加油干,并立足县情,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机制,狠抓扶贫政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全县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实现脱贫62699人的基础上,2017年又有10000人摘掉“贫困帽”。

  产业扶贫持续求效。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来抓,坚持科学谋划、产业带动、创新模式,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开展,全县通过产业扶贫带动14077贫困户42575人脱贫。投资1亿元,建成和改造扶贫加工车间164个(在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拟建扶贫加工车间79个,基本实现142个贫困村扶贫加工车间全覆盖。2017年7月,柘城县获得河南省“巧媳妇精准扶贫工程示范县”荣誉称号。该县与中蔼万家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实施“巧媳妇精准扶贫工程”,强力推进“百村万人十亿”工程。目前,中蔼万家服装有限公司已入驻4个扶贫加工车间,准备入驻37个,真正的完成“一台缝纫机,致富一家人;一位巧媳妇,全家奔小康”的理想

  金融扶贫持续发力。我县初步建立了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已经组建设,乡镇金融扶贫服务站、村金融扶贫服务大部分乡镇和行政村都建立起来了。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信息体系建设方案、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研究出台了《柘城县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周例会、周排名制度,每周四集中办理,受理上周贷款申请,联合进行审批。县财政先后投入风险保证金210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发放扶贫贷款7000多万元。

  健康扶贫持续推进。为所有贫困户办理了就医明白卡,实行住院费用“一站式”结算,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免收住院押金,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医院为贫困户无偿提供体检、免费挂号、免费早餐、免费床位、免费救护。对于贫困户,实行医疗费用报销倾斜政策,门诊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5%;住院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提高5%;慢性病报销比例,门诊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由3000元调整到5000元,5种特殊慢性病年度内门诊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调整到5万元;各项检查费降低15%。

  扶贫形式持续创新。在全体党员和帮扶队员中开展“八个一”亲情帮扶活动。即:每月进行一次扶贫政策宣讲、每月召开一次家庭谈心会、每月参加一次田间劳动、每周帮助打扫一次庭院卫生、每周帮助做一次饭、每周帮助洗一次衣服、每周帮助叠一次被子、每年陪同一次健康检查(看病或体检)。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所有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人员和力量,从县直单位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目前,该县在142个贫困村派驻的基础上,又选拔了357名优秀干部派往非贫困村,全力做好扶贫工作,做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制作涵盖产业、医疗、教育、就业、培训、救助、金融、保险、电力和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精准脱贫优惠政策明白卡》、《脱贫攻坚“一本通”》5万余份,发放到县、乡、村帮扶队员人手,有效增加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升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